kaiyun 黔icp

比亚迪全国工厂遍地开花,福建却“颗粒无收”,到底为啥?

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02:40    点击次数:72


比亚迪,作为中国新能源车的“扛把子”,全国各地工厂开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——从深圳到长沙,从西安到抚州,甚至连偏远的青海都能分到一杯羹。但福建呢?一个工厂都没有!这事儿,不仅让人纳闷,更让人心里堵得慌。福建的汽车产业,难道真的就这么不堪吗?

先别急着下结论,咱们来捋捋。福建的汽车产业,说实话,确实有点“惨兮兮”。除了宁德时代这个全球电池巨头撑场面,整车制造领域几乎是“查无此人”。厦门的金龙客车算是个响亮的名字,但它主要做大巴车,跟乘用车市场完全不搭边。至于福州的东南汽车,唉,曾经也是风光过的,但现在呢?早就被奇瑞收购,沦为代工厂了。说白了,福建的汽车产业,连个像样的“门面”都没有。

那问题来了,比亚迪为啥不来福建?有人说是因为宁德时代的存在——两家都是新能源领域的巨头,政府自然要保护本地企业,不会让竞争对手进来“抢饭碗”。这个逻辑听起来有点道理,但仔细想想也不太成立。毕竟,宁德时代做电池,比亚迪做整车,业务上并没有直接冲突。况且,宁德时代的电池还供给比亚迪呢,按理说两家应该是合作关系才对。

展开剩余64%

还有人提到福建的地理条件。福建多山地丘陵,平原少,找块地方建汽车工厂确实不容易。这个理由听起来更靠谱——毕竟汽车工厂需要大面积的土地,还得靠近交通枢纽,方便物流运输。但问题是,福建的交通条件并不差啊!高铁、港口、机场样样齐全,物流效率甚至可以说是全国领先。地理条件真是问题的话,那青海的工厂又怎么解释呢?青海的交通和地形,可比福建复杂多了吧。

还有一种说法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——福建的劳动力成本太高。比亚迪的工厂,大部分都选在劳动力充足、成本较低的地区,比如湖南、江西、安徽这些地方。而福建呢?经济发达,工资水平高,招工难度大。比亚迪要建厂,当然得考虑成本问题,福建自然就被排除在外了。听到这个理由,我真是既无奈又气愤。福建人勤劳能干,难道就因为工资高一点,就被嫌弃了吗?

也有人提到比亚迪自己的问题。最近,国务院刚刚点名批评比亚迪“盲目扩张”,说它在全国各地建厂的步子迈得太大,可能会带来产能过剩的风险。福建没工厂,或许也是因为比亚迪自己在扩张过程中有所取舍。但话说回来,比亚迪在抚州都能建厂,福建这么重要的经济大省,真的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吗?

说到这儿,我心里真是有点替福建鸣不平。福建,作为中国经济的“排头兵”,在鞋业、茶业、电子信息产业上都做得风生水起,怎么到了汽车产业就这么“掉链子”?宁德时代的成功,已经证明了福建在新能源领域的潜力。比亚迪如果能在福建建厂,绝对是双赢的局面——福建的汽车产业能借此崛起,比亚迪也能享受到福建优越的交通和经济条件。可惜,这个美好的愿景,至今还只是个梦。

我想说的是,福建的汽车产业确实需要反思。没有整车制造企业,就没有完整的产业链;没有完整的产业链,就没有竞争力。这是一个恶性循环,必须得有人打破。比亚迪不来福建,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,但归根结底,还是因为福建在汽车领域的“底子”太薄。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企业看到福建的潜力,让这个美丽的沿海省份在汽车产业上也能“扬眉吐气”!

发布于:安徽省

上一篇:没有了    下一篇:没有了